Monthly Archives: October 2013

第四讲 对邻舍的爱

谁是我们的邻舍?我们该怎样爱我们的邻舍?耶稣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。 一、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 “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,说:‘夫子,我该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?’耶稣对他说:‘律法上写的是什么?你念的是怎样呢?’他回答说:‘你要尽心、尽性、尽力、尽意爱主你的神,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。’耶稣说:‘你回答的是。你这样行,就必得永生。’那人要显明自己有理,就对耶稣说:‘谁是我的邻舍呢?’耶稣回答说:‘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,落在强盗手中。他们剥去他的衣裳,把他打个半死,就丢下他走了。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,看见他,就从那边过去了。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,看见他,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。唯有一个撒马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,看见他,就动了慈心,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,包裹好了,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,带到店里去照应他。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,交给店主说:‘你且照应他,此外所费用的,我回来必还你。’你想,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?’他说:‘是怜悯他的。’耶稣说:‘你去照样行吧。’”(路加福音10:25-37) 今天的美国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,但还是有无家可归及路边乞食者。你可以说这些人有他们各自的问题,这大概是事实。但是,我们是否想过关心他们?帮助他们?如何帮助? 二、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圣经里关于爱的描述。“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,爱是不嫉妒,爱是不自夸,不张狂,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处,不轻易发怒,不计算人的恶,不喜欢不义,只喜欢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爱是永不止息。”(哥林多前书13:4-8)我喜欢把“不求自己的益处”作为爱的试金石。 《灵魂的鸡汤》(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)里有这样一个故事。作者Jack Canfield和父亲(老Canfield)正在排队买马戏团的票,站在他们前面的是一个父亲带着一帮孩子。他们看上去比较贫穷,但是穿着整洁,举止得体,看马戏显然是他们的一件大事。然而,父亲问了票价后露出了窘迫的表情。老Canfield看在眼里,把20美元丢在地上,拍下那个父亲的肩膀说:“你掉了20美元”。那个父亲感激地捡起地上的钱,买了票,带着兴高采烈的孩子看马戏去了。但Canfield父子却因此没钱看马戏了。 帮助人,不一定就要等到一个垂危的路人。Canfield就是一个例子。其实,只要你留心,你就有机会。大概4年前,我去上班的路上,刚出家门,有绿灯的信号时U-turn,被迎面闯红灯的SUV撞上,他反说我闯红灯。当时一位女士给我名片,告诉我她愿意作证。几个月前,我的女儿骑脚踏车被汽车撞翻,有两个人留下来作证,对女儿的状况很关心。尤其是那位女士,一定要我第二天告诉她我女儿的情况。 这种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的例子,随处都可以读到,我们自己也多少经历一些。我在Ohio时,有两次车发生故障停在路边,就有人主动停下来问是否需要帮忙。我甚至觉得,在有事故发生时,留下来作见证,等。当提供帮助者被问及姓名时,回答大抵都是“当你有能力时,也去帮助别人就行了”。有些基督徒也许会说,“神爱你”。 我们当年在Cincinnati受到龙卷风的袭击后,得到过红十字会的帮助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慈善机构,他们提供帮助时都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,接受帮助者没有任何回报的义务。 中国人讲究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”,否则就是忘恩负义。知恩图报当然是好的。问题在于,报答的对象是谁?当然是施恩者,这就成问题了。这使得有些人不敢接受他人的帮助,或者看到有人帮助别人(包括自己)时,就揣摩提供帮助者的动机。作为基督徒,我们最大的帮助是神,我们必须荣耀神。对此,马太福音有很好的描述。 “于是,王要向那右边的说:‘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,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。因为我饿了,你们给我吃;渴了,你们给我喝;我做客旅,你们留我住;我赤身露体,你们给我穿;我病了,你们看顾我;我在监里,你们来看我。’义人就回答说:‘主啊,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,渴了给你喝?什么时候见你做客旅留你住,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?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,来看你呢?’王要回答说:‘我实在告诉你们: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’”(马太福音25:24-41)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给干渴的人水喝,给赤身裸体者者衣穿,就是报答那些曾经给我们提供过帮助的人,就是“报答”神的恩典,就是荣耀神。 三、爱是不计算他人的恶 在这里我想插一点私货,我个人的见证。 在我读计算机时,我的导师是台湾人。他在学生中的名声毁誉参半。我本来是作为博士点candidate被录用的。后来在即将修完master的课程之后,我不想读了,就找了一份工作,离学校有80来mile。他知道后很不高兴,通过Email告诉我,因为我不能继续研究,助学金取消,而且我的硕士论文水平欠佳,不能通过。意思就是说,资助没有,学位也成问题。但我很平静地回他,这两年来,我花在研究上的功夫的确有限,现在我已经上班,不给奖学金也在情理之中。至于我的硕士论文,如果质量不行,那我就只好再修两门课来作补救。并且还邀请他们一家来家里吃饭。他跟我说,他可以再另想办法帮我解决学费的问题,但我跟他说不必费心。他后来邀请了他的所有弟子去他家BBQ,据说,那是唯一的一次。我的师弟师妹后来还问我,陈教授怎么给我那么大的面子,邀学生去他家BBQ?我和陈教授后来还保持联络。 我的一位同事,是俄国人。他爱占小便宜,birthday lunch,他喜欢点最贵的,有时加一份side。以至于同事都不愿参加他的生日午餐。我觉得这样不好。我就直接告诉他,生日午餐只是大家一起表示一下,最好不要点最贵的。他开始还辩解说,那些价格低的菜,他不喜欢吃,还说我有时也点比较贵的。我跟他说,他又说也吃快餐,大家平摊付费时,他必须将就一下。我偶尔是会点贵些的菜,但我就不点drink了。他听进了我的话,我们现在关系很好。 我举这两个例子,是想说其实真正的坏人极少。只要以诚相待,对方回应也会是正面的。中国人有句话,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”。所谓精诚,就是真心为对方着想,不计算对方的恶。 我自从1992年来美国。这20多年来,从学校到职场,有顺利的时候,也有困难的时候。感谢主,在最艰难的时候,总有人给我及时的帮助,神的恩典够我用。在老婆孩子签证有困难的时候,系里的研究生director伸出援手,在身份有危机的时候,教会的弟兄姊妹伸出援手,原单位的上司也一起配合帮忙。在我的周围,似乎没有坏人。我欠人的实在太多。 四、Green夫妇的故事 现在回到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。我当初在Cincinnati的时候,在我的住处就可看见“Good Samaritan Hospital”。名为“好撒玛利亚人”的医院,在美国有不少,洛杉矶就有一家。他们肯定帮助了很多病人,包括那些付不起医疗费用的人。 我们老大刚来美国不久,得了阑尾炎。开始时她说肚子痛,我们让她在家休息,因为没有保险,也不敢去看医生。到了第三天还没有好,我觉得不能再拖,就带她去穷人医院,那里只要交几块钱的挂号费。那天看病的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医生。女儿才进去几分钟,医生就出来告诉我“她得了阑尾炎,需要手术。他已经帮我们联系好了,儿童医院在等我们过去”。我只听懂了要去儿童医院动手术,没听懂appendix是什么。听到要手术,心里就犯愁,这下需要多少钱?也只好硬着头皮送去。因为拖了两天,手术后必须住院,至少一个星期。后来因为我们收入低,一分钱也没要我们出。 这个医院虽然不叫好撒玛利亚人医院,但她所行的,正是体现了“好撒玛利亚人”的精神。 Green夫妇的故事是我最喜欢引用的故事之一。1994年,Green夫妇在意大利旅行时,儿子惨遭黑手党枪杀(误杀)。Green夫妇在极短的时间里作出决定,将其器官捐赠给等待移植的病人。有7个人得到了他们儿子的器官移植。他们的这一举动,轰动意大利。从此,意大利的器官移植率大大提高。这是不计他人之恶的爱,这是不求回报的爱,是舍己的爱。 五、约拿的故事 爱,不只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,更是对灵魂的关心。约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,神要他去尼尼微传信息。“耶和华的话临到亚米太的儿子约拿说:‘你起来,往尼尼微大城去,向其中的居民呼喊,因为他们的恶达到我面前。’”(约拿书1:1-2)约拿的见证不是很好,神要他往东,去尼尼微,他却往西,逃往他施。最后,在神的管教下,他还是去了。尼尼微人因此悔改,而没有遭毁灭。 传福音,是我们作为基督的门徒所尽的本分。耶稣在祂升天之前,对门徒说:“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。所以你们要去,使万民做我的门徒,奉父、子、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,凡我所吩咐你们的,都教训他们遵守。我就常与你们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”(马太福音25:18-20) 现在世界的局势,战争频繁,世风日下。埃及、整个中东、非洲、亚洲;我们的故土,都需要神的福音。他们都是我们的邻舍,需要我们的帮助。在此,我也向大家推荐黄仁寿长老给我们介绍的书《Revolution in World Missions》(K. P. … Continue reading

Posted in 读经偶得 | Leave a comment